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
亲,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
第274章 九品官人法

此次开科效果不错,题目简单,录取了不少人。

他们有了官身,立刻就成为魏吹,开始给曹丕歌功颂德。

只是,这些人质量太差,可以摇旗呐喊当啦啦队,但不能处理政务,只能给人打下手。

要想拥有忠诚且高效的人才队伍,就得将选官用官的权力收回手中,曹丕决定再进一步。

他要将人才选拔的权利收归中央,而要实现这一步,关键是制定完善的选拔人才制度,让其具有法律意义。

其实,当下已经有了新制度的雏形了,曹丕所要做的就是将其规范化、制度化。

两汉的察举制,到了东汉末年,已为世家所操纵和利用。

世家让谁是孝廉,谁就是,中央朝廷无法插手。

他们左右了各地的乡闾舆论,使察举滋生了种种腐败的现象。

即所谓的,“举茂才,不知书;察孝廉,父别居”。

腐朽的察举制一方面扼杀了寒门、豪强的上升渠道,另一方面士人集团占据朝堂把持政权。

另外,察举和征辟两个组合拳打出,还出现了‘二元君主制’这样的畸形产物。

被举、或被辟为官的人除了效忠皇帝,还要效忠举主,有时候甚至效忠举主的重要性大于效忠于皇帝。

但凡是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都不会满意这样的事情。

曹操曾一度试图改革人才选拔的方式。

当然,毕竟是前无古人的创新,老曹也是摸着石头过河,无法一步到位。

曹操的第一步是压抑以清议名士为代表的地方豪族势力,通过破坏朋党交游的方式削弱豪族互相之间的密切程度。

当然,完全废除乡里评议是不可能的。

老曹治理地方还要考士人呢,不能把他们往死里得罪。

于是,在打压私人清议的同时,还发展了由官方出面组织的清议活动。

把清议纳入政权轨道,地方名士的清议也便合法化,使名士与政权合作。

并且,曹操多次颁布唯才是举令,指导官方评议工作要以‘才能’为核心。

这时候已经出现‘品第’这个名词,可以说以品第之法选拔官吏,始于曹操。

当然,‘品第’这个词不是曹操首创的。

是孔子首先根据天赋才能和根性,把人分成了上、中、下三品,即着名的“三品论人”说。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